第2章 遇鬼
开元二十八年,庚辰秋。
李将军自我放逐一十三年,京师妖乱。
皇帝御笔亲书,诏传秘报见闻司总指挥使李余年,令其官复原职,司妖魔事。
寻幽探秘,降妖除魔。审鬼断罪。觅,长生!
近臣车驾高出云端又蜿蜒向下进入山林,星夜兼程,终于在日暮时分来到蜀地巴州。
马车在林地小道停住,紫袍太监伸手撩开车帘子,内侍和一队武士站成经纬分明的两列。
“是这里了。”他说。于是披件大氅,迈下轿门,早有小太监在侯着搀扶住。
几人登高依稀可见山城坐落于群山之间,林风阵阵,金乌西沉。蜀道难攀,山峻路险,多鬼怪传说,那辞官后降妖除魔的李将军,真在这无尽的大山之中吗?
一个小太监恭谨开口,“阿爷,天色见晚,起风了,您回轿吧。”
“不碍事,”太监挥退近侍,却问一员武将道:“李将军果真在此处?”
“密探回报,将军入狭间除魔,近日在此地现身,几番徘徊,必是寻到妖物踪迹。”
狭间是主世界外的微型世界,日月都是真实世界的映射。不知何故,多生妖魔,滋扰人间。
“既如此,可广布眼线,你我且入州城,恰好有件案子,和京城那事密切相关。”
车马徐徐而行,武将叫过一队骑士,嘱咐沿途打探,启用蛰伏的暗点,一有消息,即刻回报。
薄雾掩林合山道。夜枭鸣叫,山鼠窸窸窣窣的翻搜草叶,野猫悄无声息的接近,躬背待动。
忽然,雾气翻涌,从中斩出道剑气,随后空气荡起波纹,着破旧道袍的道士迈步而出。
鼠猫遁逃,夜枭惊飞。
“倒霉!”来客一甩长袖,几次入狭间,他还是没找到此处狭界入口在现实世界对应的妖物藏身处。衣服已经坏了几个,现在里界的妖怪看见他都躲着走了。
凡狭间开口附近,必有大妖鬼王盘踞。但一个小世界,哪怕再小,总有个几十上百里地,它对应的表世界正是茫茫大山。
李余年自从辞了官位,再也无法着将军金甲,民甲拙劣,他边修行边除妖,杀多少妖怪委实记不清了,只有衣服换了一件又一件。
在道门身份虽然尊崇,因为某些原因,他已经很久没回去了。
这次总不会错了吧,他找个方向,寻鬼气而行。也没别的意思,就是想砍上两个,磨磨刀……
隋开科举,经唐发扬,终成定制。某一年,皇帝有诏,把京试时间定在了九月。
天下士子无不踊跃,纷纷收拾行囊,进京赶考。
离的近,或者身处繁华之地的还好。稍远一些的,就要提前一两个月出发。更偏远地区的考生,六月就要动身。
张文浩就是那极少数的偏远地区的士子。
时间已经到了八月,他却还在巴蜀徘徊。连日阴雨,水涨河深,阻了他足足十来天。
书生借宿农家,虽然没花多少铜钱,但京城首善之地,没钱可不行。
此去三十里,有一渡口。若是顺利,顺河北上,转道巴州,应该能在开试前赶到。
河水漫道,要去渡口,需要绕路经过几座小山。
“走不得,走不得!恁个瓜娃子,莫犯傻。”猎户连连摇头。
“怎么了?”
“有妖鬼的!”
农妇也在一旁帮腔,神神秘秘的道:
“老人们都说,山上有座过去皇帝建的和尚庙,后来闹鬼,和尚们都跑光了。一百多年前死过个太子哩,可凶了!”
书生笑了,乡野小民就是没见识。百年前可不就是隋朝。隋都正是长安,哪里会有个太子在这旮旯里。
难得天晴,书生还是决定上路。
农妇一边给书生准备些糍粑,一边心疼还没有赚到的铜钱。不过乡下人嘛,实在。倒也没有生出谋财害命的想法。
书生整点好行囊,径往北行去。刚出门的时候还好,这人一入山林,就忍不住胡思乱想。有时候就是这样,哪怕你不信,总还有几分发怵。
张书生决定哪怕多绕点路,也离那死过太子的鬼庙远些。
这一绕两绕,路就远了。天色见黑,尚无处投宿。
眼瞅着红日西沉暮云黛,林密影暗,脚下就是十丈悬崖。
这路实在不能走了。
他见有处小山,被那夕阳一照,瓦片隐隐反光,当是户人家,能遮蔽一二。于是裹紧单衣,前去投宿。
紧赶慢赶,这天,还是黑了。山林很静,泥土松软,静到他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。
雾气缥缈,这林子,几乎远离了人世。
“咕!”
“咕!”
夜鸟鸣叫。
只有书生一人的脚步声响在渐渐暗下来的林子里。那山看着近,走时却远,等他从林子穿出来,走在上山路上时,月亮已经出来了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这些声音里多了其他的东西。
张生每次迈步,身后都会传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。他走也跟着走,他停那声音就消失了。
不是吧!有谁跟在了我后面吗?
他步子一停,心都悬起来了。老人们常言,当你独自一人走在小路上的时候,失路的野鬼用手遮人眼,悄悄的跟在你后面。
一点一点的,把冰冷的身子贴上来,跟着你找回家的路。这个时候,如果你停下来,就能听到“哈”的一声,是鬼趴你肩头吐气。
切记不能回头,否则它就知你怯了,趁机附身,把你的一切据为己有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